今天是 公历*年*月天日 星期* 农历**年*月*日 |
2024年,济宁市文化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圆满完成全年工作,馆内共接待群众30.32万人次,馆外服务群众约35万人次,线上服务群众2574.1万人次。获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“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”,获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典型案例。
一 党建工作卓有成效
2024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化党纪学习教育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学习,常态化开展“一月一主题 一月一警示”廉政警示教育主题党日活动。
开展“第一议题”学习38次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及培训18次,支部书记讲党课12次,开展宣讲3次。打造“党建+”特色品牌。
二 优化文化服务 供给不断提升
加大优质文化资源供给,举办“市民大舞台”精品惠民演出75场,服务15万人次,特别推出的“爱在社区”系列演出23场。开展公益辅导115次,服务3600人次。针对基层文化馆(站)开展辅导18次。
深入推进全民艺术普及,成功打造了“艺路声花”音乐培训、“游于艺”美术书法培训和“舞动四季”舞蹈培训等品牌项目。开展32场展览,累计观看展览人数约30万人次。全年共开展183个公益培训班,招生4790人,累计培训65742人次,较2023年增长了54.3%。打造21支群众文化团队,常年参与活动的人数超过700人。
三 文艺创作成绩突出
音乐作品《中国力量》和山东梆子小戏《锦缘》荣获第十三届山东艺术节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;广场舞《河风鼓韵》荣获2024年山东省广场舞展演活动一等奖;选送的作品、选手获(入选)省级及以上奖项 76项(人)。我馆2023年年报获全国文化馆“优秀年报”,获2个省厅优秀组织奖、2个全市优秀组织奖。
四 理论研究持续加强
组建多个课题研究团队,开展课题研究工作,结项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课题1项,济宁社科课题2项。另外有多篇论文发表或在征文中获奖。
五 非遗保护成果斐然
成功举办了15场非遗展演活动,开展“非遗小课堂”志愿服务项目96次。创新打造了“匠心遗韵•非遗研学行”活动。16个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。三项工作荣获济宁市非遗保护亮点工作;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;五个案例入选山东省非遗工作典型案例。获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。组织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。
六 文化交流不断深化
多次参与文化交流展演和大型群众文化活动。与嘉定区文化馆签订了《文化馆结对共建协议书》。加强省市山文化馆互动交流,在山东省文化馆举办“萱花永茂”孟母教子非遗系列作品展,并多次承接省馆展览活动。加强运河沿线文化交流,承办2024年大运河沿线曲艺传承发展交流展示活动暨“全民艺术普及技能提升计划”系列活动。与滨州市文化馆、徐州文化馆开展馆际交流互动。积极加入淮海经济区文化馆联盟。
七 线上服务再创新高
2024年,四大平台共发布2100余条资讯,服务2574.1万人次,推出多项数字化服务品牌,线上线下数字化文化活动不断提升。
八 运行保障工作持续优化
半年接待国家及省内外参观考察团队53个,全年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演练、防汛应急演练电梯安全应急演练共计6次。
新年伊始,万象更新,济宁市文化馆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,迎接新的挑战,努力为济宁市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